台灣三大糖尿病學會基金會-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及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齊呼籲:連續葡萄糖監測已成全球糖尿病管理趨勢,藉由目標範圍內時間(TIR)管理模式介入作為糖尿病管理工具,14天內每天持續了解葡萄糖變化全貌,進而降低併發症風險。
扎針頻繁及疼痛 為糖友血糖監測最大障礙「連續葡萄糖監測新科技」 免扎手指、一次最長14天 完整數據一目了然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表示,台灣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是糖友,且有年輕化趨勢,第二型糖尿病平均發病年齡已降至60歲以下,糖尿病控糖不佳易導致血管病變與器官失能等嚴重併發症,造成家庭及社會莫大負擔。依據國健署今年六月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糖尿病已長年位居前五名,而糖尿病死亡人數竟然較前一年增加11%!顯示糖尿病對國人的健康威脅日漸提升,如何提升糖友血糖控制成效,降低疾病惡化與併發症風險,是國人不可忽略的議題。
黃理事長指出,糖尿病需由藥物、飲食、運動三管齊下,而「葡萄糖監測」即是關鍵;糖友可以依照自己狀況做下最合適的生活決定,醫護人員也得以輔助制定治療策略。過往糖尿病監測主要在空腹、飯後及睡前等時間點,以傳統血糖機搭配針扎手指採血。黃理事長說明,血糖監測頻繁扎針的疼痛與不便經常是糖友最大障礙,一旦自我監測的積極度下降,容易使糖尿病管理成效不彰,造成併發症風險提高。另一方面,傳統單次採血監測,難以全面掌握血糖的極端值或變化曲線;即使每天採血4 次,仍可能沒有發現高血糖和低血糖事件,提升認知功能受損的風險。所幸隨著糖尿病數位醫療科技發展,現今連續葡萄糖監測(CGM)科技可透過傳感器,進行連續14天監測葡萄糖,並透過手機app自動記錄其變化曲線及波動圖譜,幫助糖尿病患者全面掌握葡萄糖數值;該數據也能上傳雲端,供病患本人及照護團隊隨時查閱,實為糖尿病監測科技重要里程碑。
智慧科技介入 透過APP與雲端系統 串聯病友、醫師與照護者共構全面照護網
透過智慧科技的介入,糖尿病患者不只能夠擺脫頻繁扎針、手寫監測記錄的問題,輕鬆掌握最長14日的完整血糖波動狀況、與目標範圍內時間(TIR)達標率,更能攜手醫護人員與照護者,提升糖尿病管理成效。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蔡世澤董事長表示,糖尿病友最期盼的往往就是良好的管理能帶來生活的便利及生活品質。現今連續葡萄糖監測科技已能做到照護網整合,結合手機app及雲端,讓控糖紀錄同步上傳,醫護人員在遠端即可以完整了解患者狀況,提供醫護決策及指引;照護者也能從旁協助及叮嚀。該科技甚至可以設定警示通知,一旦葡萄糖濃度過高或過低,都能即時發送警示給自己及設定的家人及照護者。「這對第一型糖尿病的小朋友們及家長,還有年長者及其照護者而言,至關重要。不僅平時能輔助控糖成效,緊急時刻家人及照護者也可即時協助支援。」再者,過往連續葡萄糖監測取得不易,且每數日即得更換或校正,「14天連續葡萄糖監測科技現能方便取得,且透過科技整合所有數據,一次使用長達14天,有助糖尿病友自信控糖,是一大福音!」而民眾若想要了解更多連續葡萄糖監測資訊,也至糖尿病衛教學會表單留下聯繫資訊(https://forms.gle/V4gvLkiY8WjAhrZAA ),以掌握最新資訊。
兩岸新聞跨境官網由台灣電子商務協會及台灣跨境通協會 新聞處 © 版權所有
台灣辦公聯絡地址 : 台北市中山區遼寧街112號2樓之4 電話 : 886-2-25677396 Emial: bioem899@gmail.com
若您需要與我們在台灣與中國兩地新聞報導及記者招待會規劃可與我們新聞部公關部聯繫。
廠商新聞廣告刊登手機專線 0981-738665 0976-588116 中南部 專屬電話 0901-303-393 蔡小姐
Designed By ezB2B2C